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中国人民银行主场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5-10-28 17:57:10   浏览:194次

1028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中国人民银行主场论坛变局下的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在京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承办,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办事处首席代表张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Edward Robinson,中国工商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珺,泰国中央银行助理行长Daranee Saeju,汇丰集团营运委员会成员、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等嘉宾出席并作专题演讲。本次论坛由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主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致辞中指出,“以合作求共赢”是各国应对当前挑战的共同命题。加强政策协调和经验共享,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是应对复杂形势和不确定性的合理选择。各国应共同维护多边机制的有效性,继续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在多边治理、监管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份额调整和治理结构完善,建立更加包容的全球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在主旨演讲中强调,办好自己的事,为国际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参与国际经贸和金融体系过程中实现经济飞跃式发展,已成为国际金融治理核心成员。中国在全球、区域、双边、国别四个层面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贡献力量,包括推动IMF改革、引领全球主权债务协调治理、完善清迈倡议、开展本币互换、优化外汇储备管理等。未来中国将持续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规则制定,推动构建更公平包容的全球金融体系。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指出,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呈现多元化、金融创新无边界等新变化,很多变化与风险属于“已知的未知”,缺乏可供参考借鉴的先例,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之间分享经验、加强合作尤为重要。建议国际组织协调全球央行和监管机构,填补关键领域数据空白,密切监测非银行金融中介和数字资产等新兴金融风险,持续推动金融监管标准落实。同时,提升新兴经济体话语权加强区域跨境合作,合力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张涛发表了关于“在快速技术变革中加强金融治理与合作”的演讲。他表示,尽管技术正在重塑可能性,但治理能力和水平将决定能够实现什么成果。通过阐明清晰的愿景、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公共产品并促进私人创新,央行在管理转型过程中可以更好维护稳定和提高公信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Edward Robinson表示,在潜在金融脆弱性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仍然处于高位。到目前为止,各国央行普遍维持温和宽松的政策,但如果出口和GDP增长出现更明显放缓,更大的政策挑战将随之而来。亚洲各经济体必须深化区域开放贸易、加强技术投资、提升生产率,并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

中国工商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珺分享了有关国际金融治理与监管体系方面的思考。他指出,治理与监管本质都是为了推动发展,国别层面需适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际层面则要强化协调与合作。面对数字经济、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新变化,需重塑国际金融治理监管体系,以适配新发展要求

泰国中央银行助理行长Daranee Saeju认为全球金融秩序正迅速演变,建议推动建立一个具有韧性、包容、互联互通的区域金融体系,加强跨境支付、本币结算、打击跨境欺诈等方面的对话合作。

汇丰集团营运委员会成员、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强调香港已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与跨境投资的重要枢纽,汇丰银行将持续助力内地与香港金融发展良性循环,推动完善国际金融治理。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国际金融治理变革核心驱动力是经济、政治结构变异与技术革命需以长周期视角审视。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中国将专注于改革和完善现有体系,推动其向更公平合理方向发展。

来自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相关部委、国内外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